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课后思考题

CNS感染CSF

CNS感染CSF

2018临床药学(1班)刘康男 -
回帖数:0

1. 病毒性脑膜炎:多有肠道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1)     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

(2)     CSF:颅内压正常或轻度升高,白细胞增长或升高,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后面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可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

(3)     治疗: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

2.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常累计颞叶,额叶;又叫急性坏死性脑炎或出血性脑炎

(1)     发病机制:HSV是一种嗜神经病毒-神经干逆行感染,通过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分为Ⅰ型(最常见),Ⅱ型(感染性器官,新生儿HSE),病毒通过三叉神经进入额颞叶。

(2)     病理改变:脑血管破裂,出血坏死;细胞核内出现嗜酸型包涵体

(3)     临床特点: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抽搐,部分病人出现癫痫发作;病人大多有(口唇,生殖道)疱疹史,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

(4)     CSF检查:无色透明或黄变(出血进入脑脊液);颅内压正常或升高;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5)     其他检查

病原学检查:HSV特异性IgM,IgG2份血清抗体滴度增高4倍以上,PCR测出HSV-DNA(金标准);

脑电图EEG:双侧不对成,以颞叶为中心的周期性同步放电

头颅CT:点片状高密度影-出血性坏死;MRI:刀切征

(6)     治疗:

对症治疗:抽搐和精神错乱-镇静(安定);颅内压增改:甘露醇脱水,早期大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

支持治疗: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高热-物理降温等

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更昔洛韦

免疫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

3. 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细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

(1)     临床表现:发热寒战,上呼吸道症状;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颅内压升高: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脑疝形成

(2)     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3)     CSF:外观浑浊或脓样,颅内压升高(>200mmH2O),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蛋白质升高,糖氯化物降低

(4)     病原学检查:涂片,细菌培养阳性

(5)     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高热-物理降温,颅内压升高-脱水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呼吸道通畅

尽早及时使用抗生素,在确定病原菌之前使用光谱抗生素(三代头孢-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确定之后使用敏感抗生素

激素治疗-地塞米松

4. 结核性脑膜炎(TBM):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结核杆菌-G+,抗酸染色阳性

(1)     临床表现:结核中毒:低热乏力,消瘦盗汗;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神经系统损伤体征-眼肌麻痹,复视;意识障碍

(2)     CSF:外观无色或毛玻璃状,放置一段时间可有薄膜形成;颅内压显著升高(>300mmH2O),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显著升高,糖氯化物下降

(3)     病原学检查:皮肤结核菌素阳性,抗酸染色,细菌培养阳性,PCR

(4)     头颅CT,MRI-脑膜强化

(5)     治疗:

支持疗法,对症和防治并发症

三联疗法: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

四联疗法:三联加氯霉素(SM)或乙胺丁醇(EMB)

皮质类固醇:泼尼松

5. 真菌感染性疾病-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存在于土壤,鸟粪,

(1)     临床表现:起病隐匿,缓慢进展,发热,间歇性头痛,呈进行性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颈项强直,不可逆性的失聪失明及神经功能障碍(常损害颅神经,其次为听神经),常继发于艾滋病等全身免疫缺陷病

(2)     CSF:外观透明,压力明显升高(>330H2O),白细胞总数增高,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增高,糖明显降低,氯化物可正常

(3)     病原学检查:墨汁染色阳性,真菌培养阳性

(4)     MRI:肥皂泡征-胶样囊肿

(5)     治疗:

对症治疗:降低颅高压-甘露醇,脑脊液引流,支持治疗

两性霉素B;氟康唑,氟胞嘧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