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问题1

睾丸的结构与功能及内分泌调节

睾丸的结构与功能及内分泌调节

2015临床医学(八年制)陈思源 -
回帖数:0

睾丸是男性的重要生殖腺,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呈微扁的椭圆体,表面光滑,分前、后缘,上、下端和内、外侧面。前缘游离,后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并与附睾体、附睾尾和输精管睾丸部接触;上 端被附睾头遮盖,下端游离;内侧面较平坦,与阴囊中隔相依,外侧面较隆凸,与阴囊壁相贴。成人睾丸长3.5~4.5cm,宽2~3cm,厚1~2cm,每侧睾丸重量为10〜15g。新生儿的睾丸相对较大,青春期以前发育较慢,进人青春期后迅速生长成熟,老年人的睾丸萎缩变小,性功能也随之衰退。

睾丸为实质性器官,表面有一层浆膜(鞘膜脏层)覆盖,其深面依次为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白膜和富含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的血管膜。白膜在睾丸后缘增厚形成睾丸纵隔。纵隔的结缔组织呈放射状伸入睾丸实质,将睾丸实质分成约250个维体形小叶,每个小叶内有1〜4条弯曲细长的生精小管。生精小管汇合成直精小管,进入睾丸纵隔后交织成睾丸网。生精小管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称睾丸间质。

除了具有生精功能外,睾丸还具有重要的分泌功能。睾丸间质细胞通 过合成和分泌雄激素对生精、胚胎性别分化、性征发育、性功能和生长代谢等生理过程发挥调节作用,支持细胞通过分泌抑制素和激活素调节腺垂体远侧部合成和分泌FSH。

支持细胞靠近基底一侧相连成致密的紧密连接,将生精上皮分为基底室和近腔室,基底室位于紧密连接和基底膜之间,其中含有精原细胞,而近腔室则排列着各级生精细胞。二者参与构成血睾屏障,防止血液接触生精上皮,避免自身免疫等的发生,维护适宜的生精环境。

睾丸的功能受下丘脑-腺垂体的调节,而睾丸分泌的激素又能反馈调节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分泌活动。下丘脑、腺垂体和睾丸在功能上联系密切,相互影响,构成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此外,辜丸内各细胞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局部调节机制。

下丘脑-腺垂体的调节

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直接作用于腺垂体,促进腺垂体细胞合成和分泌FSH和LH。FSH主要作用于生精小管,对生精过程具有始动作用;lh主要作用于睾丸的间质细胞,促进睾酮的分泌,进而维持生精过程。两种促性腺激素协同作用,共同调节睾丸的生精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睾丸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反馈调节

睾丸分泌的睾酮和抑制素人血后,血中的浓 度变化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当血中睾酮浓度升达到一定水平后, 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抑制GnRH和LH的分泌,而对FSH的分泌无影响。 实验表明,将动物的睾丸切除后,垂体门脉血中的GnRH含量增加;在去势大鼠垂体细胞培养系 统中加人睾酮,可抑制LH的分泌。说明当血中睾酮达到一定浓度后,可作用于下丘脑和腺垂体, 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GnRH和LH的分泌。当睾丸生精过程达到一定水平时,支持细胞在FSH 的作用下分泌抑制素,反馈性抑制腺垂体的FSH的分泌。

睾丸的局部调节睾丸的功能

除受到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的调控外,在睾丸局部, 尤其是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之间还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局部调节机制。睾丸局部可 产生一些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睾丸间质细胞可产生多种肽类物质,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睾丸间质中的巨嗤细胞能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这些生长因子或细胞因子可能以旁分泌或自分泌 的方式参与睾丸功能的局部调节。

在正常情况下,下丘脑、腺垂体和睾丸各种激素的分泌量相对恒定,其中某种激素分泌量的变化,或某种激素相应受体的改变,将影响精子发生,并导致第二性征改变及性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