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内的结构有周期性变化,而其分泌功能会对子宫内膜有所影响,所以子宫内膜也随之变化,并可由此分为三个时间基本固定的时期,这三个时期随着卵巢内结构的周期性变化而循环往复,就形成了月经周期,同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月经周期起调控作用。
1、分泌期/黄体期:排卵后,排出的卵细胞可在输卵管中存活10多个小时,黄体形成,若未受精,月经黄体仅维持2周即退化,而此期受黄体分泌的孕激素、雌激素影响,所以此期大约持续14天。血中的孕激素达到一定浓度时,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LH分泌,随着月经黄体的退化,孕激素、雌激素骤然下降,使子宫内膜进入月经期。
2、月经期:子宫内膜功能层开始剥脱出血到结束大约需要3-5天,所以此期大约持续3-5天。黄体期结束后,卵巢中又开始新一轮募集次级卵泡发育为成熟卵泡,使月经期与增生期的早期有所重叠,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腺垂体远侧部嗜碱性细胞分泌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FSH促进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并分泌大量雌激素,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从月经期转入增生期。
3、增生期/卵泡期:此期受次级卵泡分泌的雌激素影响,因此上一月经周期的黄体期末向下一月经周期的卵泡期末转化的时间与卵巢中周期性募集的次级卵泡快速生长时期相对应,大约需要14天,然后排卵,所以卵泡期的早期与月经期有所重叠,14天再减去月经期的时间才为卵泡期的时间,即大约持续10天。排卵后,月经黄体开始形成,血中的雌激素达到一定浓度时,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促进LH分泌、抑制FSH分泌,LH促进黄体形成并分泌孕激素、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