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哺乳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性细胞表面都存在相应的糖蛋白类物质,它所发挥的作用在不同动物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是其中的糖链决定了同种精卵细胞间的特异性识别。但在不同动物性细胞表面的这种糖蛋白具体组成及结构不同,各自所发挥的功能也有所差别。同时,各种动物精细胞表面的卵子受体同样也存在功能上的相似性和精卵识别的特异性。
正因为存在上述配子识别特异性,使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由于精卵间识别的特异性而出现精卵识别错误,受精过程因此受阻。但亲缘关系较近的动物,尤其是同属的物种,精卵表面的糖蛋白及其受体可能有部分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异源的精卵也可以完成识别过程,但精卵识别率较低。
参考:
刘慧慧,李太武,苏秀榕.几种动物精卵识别机制[J].海洋湖沼通报,2004,(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