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与宫颈癌

HPV与宫颈癌

HPV与宫颈癌

by 陈思源 2015临床医学(八年制) -
Number of replies: 0

宫颈为何是癌的好发部位?

正常情况下,子宫颈具有多种防御功能,包括黏膜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是阻止下生殖道病原菌进人上生殖道的重要防线,但子宫颈也容易受性交、分娩及宫腔操作的损伤,且子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抗感染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感染。子宫颈转化区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对致癌物的刺激相对不敏感,但未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却代谢活跃,在人乳头瘤病毒等的刺激下,发生细胞异常增生、分化不良、排列紊乱、细胞核异常、有丝分裂增加,最后形成CIN。

与性生活(频度、乱性、性卫生......)有关吗?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与子宫颈癌发生有关。青春期子宫颈发育尚未成熟,对致癌物较敏感。分娩次数增多,子宫颈创伤几率也增加,分娩及妊娠内分泌及营养也有改变,患子宫颈癌的危险增加。孕妇免疫力较低,HPV-DNA检出率 很高。与患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性伴侣曾患子宫颈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触的妇女,也易患子宫颈癌。

以色列有对男孩包皮形割礼的习俗,其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国家。宫颈癌与包皮垢有关吗?

包皮垢与宫颈癌有关。包皮垢内的病毒含量可高于正常值,且包皮垢中的脂质可存在致癌效应。

什么是HPV?

HPV属乳头瘤病毒科,呈球形,无包膜,直径45〜55nm,具有72个病毒壳微粒组成的对称性20面立体衣壳。基因组为7200〜8000bP的双链环状DNA,分早期区、晚期区和非编码区,早期区编码的蛋白与病毒持续感染和致癌作用有关。HPV有100余种,其中近80种与人类疾病相关。

HPV(亚型)与宫颈癌关系?

感染HPV感染在25〜35岁女性中最为常见,这一时间段也是女性感染暴露率最高的时期。目前已知HPV共有120多个型别,30余 种与生殖道感染有关,其中高危型HPV感染与CIN和子宫颈癌发病密切相关。接近90%的CIN和99%以上的子宫颈癌组织发现有高危型HPV感染,常见的高危型HPV型别包括16、 18、31、33、35、39、45、51、52、56和58,常见的低危型HPV型别包括6、11、42、43、44,低危型HPV—般不诱发癌变。约70%的子宫颈癌与HPV16和18型感染相关。高危型HPV产生病毒癌蛋白,其中E6和E7分别作用于宿主细胞的抑癌基因P53和Rb,使之失活或降解。在P35基因突变细胞中,E7蛋白还可起到抗凋亡的作用,由此发生的一系列分子事件最终导致癌变。

如何传播?

HPV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HPV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上皮细胞内(特别是基底层细胞)并复制、增殖,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人群普遍易感,以16〜30岁为主,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更加易患。

性传播途径;密切接触;间接接触: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时防护不好,造成自身感染或通过医务人员传给患者;母婴传播:是由婴儿通过孕妇产道的密切接触。

如何筛查?

子宫颈细胞学检查:CIN及早期子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也是诊断的必需步骤。相对于高危HPV检测,细胞学检杳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较低。可选用巴氏涂片法或液基细胞涂片法。 筛查应在21岁以后开始,对于<21岁的女性,无论何时开始性生活都不建议筛查。年龄21〜29 岁的女性,仅使用子宫颈细胞学检査进行筛查,筛查频率为每3年1次。年龄>30岁的女性,首选子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HPV-DNA检测进行筛查,筛查频率为每5年1次;如果单独使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进行筛查,筛查频率则为每3年1次。子宫颈细胞学检查的报告形式主要有巴氏5级分类法和TBS(lhe Bethesda system)分类系统。巴氏分类法简单,但其各级之间的区别无严格客观标准,也不能很好地反映组织学病变程度。推荐使用TBS分类系统,该系统较好地结合了细胞学、组织学与临床处理方案。

高危型HPV-DNA检测:相对于细胞学检查,其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可与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于子宫颈癌筛查。也可用于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分流,当细胞学为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时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阴性者12个月后行细胞学检查。也可作为子宫颈癌初筛的方法但由于年轻妇女的HPV感染率较高,且大多为一过性感染,推荐用于30岁以后的女性。

既然宫颈癌是感染性疾病,那么有疫苗可以预防吗?

自2006年第一个HPV疫苗上市以来,大量临床试验显示HPV疫苗能有效防止HPV16、HPV18相关CIN的发生。因此条件成熟时推广HPV疫苗注射(一级预防),可通过阻断HPV感染预防子宫颈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