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经:自青春期开始 ,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即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在月经周期第1-4天,由于月经黄体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骤然下降,引起子宫内膜功能层的螺旋动脉持续性收缩,使内膜缺血,子宫腺分泌停止,组织也减少,从而功能层萎缩坏死;继而螺旋动脉又突然短暂扩张,致使功能层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出并积聚在内膜浅部,最后与坏死的内膜一起脱落并经阴道排出,此即月经。
参与的结构:子宫(主要是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卵巢(分泌激素);广义得讲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参与了月经的形成和调节。
2、周期:月经的周期性主要来自下垂脑-垂体-性腺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使腺垂体远侧部嗜碱性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促进卵巢分泌雌激素、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可使子宫内膜从月经期转为增生期,并可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抑制卵巢刺激素素分泌,促进黄体生成素分泌;
在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协同作用下,卵泡成熟、排卵并形成黄体;
黄体产生孕激素、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
孕激素还可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抑制黄体生成素的释放,于是黄体退化,血中孕激素、雌激素骤然少,子宫内膜进入月经期,坏死脱落子宫内膜功能层排出阴道;
由于血中孕激素、雌激素减少,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促使卵泡刺激素的分泌,卵泡开始新一轮的生长发育。
3、月经紊乱: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都会导致月经失调。此外,环境、精神因素可通过影响大脑皮层神经中枢间接影响HPO轴的生理活动,导致月经周期的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