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问题-2

卵巢、输卵管、子宫、宫颈、阴道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卵巢、输卵管、子宫、宫颈、阴道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by 霍文杰 2015临床医学(八年制) -
Number of replies: 0

1.卵巢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生成和分泌功能)的关系

卵巢表面覆有生发上皮(单层立方上皮),上皮深部为卵巢白膜(薄层致密结缔组织),再往内为卵巢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

皮质较厚,是卵巢的主体,由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黄体、退化后的残余结构及间质组织组成,皮质中的卵泡经周期性变化产生卵细胞,分泌性激素。

髓质较薄,为疏松结缔组织(含弹性纤维、血管、淋巴管、神经),与卵巢门相连。

卵巢门位于卵巢一侧,其基质内含少量平滑肌及门细胞。门细胞分泌雄激素。

 

2.输卵管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受精场所及运送受精卵)的关系

输卵管壁由三层构成:黏膜层(内)、平滑肌层(中)、浆膜层(外)。

其中,中层肌肉的收缩有协助拾卵、运送受精卵,组织经血逆流及宫腔感染向腹腔蔓延的作用。内层粘膜上皮纤毛细胞通过摆动协助运送受精卵;分泌细胞无纤毛但又微绒毛,其分泌物构成输卵管液(含氨基酸、葡萄糖、果糖、乳酸),可营养和辅助运送卵子与受精卵。

输卵管按形态有内向外分四部分:间质部、狭部、壶腹部、伞部。

其中,壶腹部管腔宽大弯曲,内涵丰富皱褶,受精常发生于此。伞部开口于腹腔,管口有许多指状突起,有“拾卵”作用。

 

3.子宫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孕育和生经)的关系

子宫是形成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为肌性器官,腔小壁厚,其结构由内向外可分为内膜、肌层、浆膜层(外层)三层。

内膜分功能层(致密层、海棉层)和基底层,其中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发生周期变化而脱落,胚泡也在此层内植入;基底层不脱落,有较强增生和修复能力,可产生新的功能层。

子宫肌层分三层:富含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在妊娠期可增生,增长数十倍。内层肌纤维环形排列,痉挛性收缩形成子宫收缩环;中层肌纤维交叉排列,收缩可压迫血管,制止子宫出血;外层肌纤维纵行排列,极薄,是子宫收缩的起点。子宫肌层的收缩活动有助于精子向输卵管运行和经血排出、胎儿娩出。

子宫动脉分支通过肌层进入内膜呈螺旋状走形(螺旋动脉),其对性激素反应敏感迅速,螺旋动脉的重塑与胚胎植入成功与否密切相关。

 

4.宫颈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子宫颈壁由黏膜、肌层、外膜组成。

黏膜内腺体分泌碱性黏液,形成黏液栓堵塞子宫颈管,防止阴道细菌和病毒进入宫腔。

肌层平滑肌纤维较少。

外膜是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

5.阴道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排经血、性交、分娩)的关系

阴道壁由黏膜、肌层、外膜组成。

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内含大量糖原,可在阴道杆菌作用下转变为乳酸,抑制细菌生长并防止细菌进入子宫。固有层由致密结缔组织(含丰富弹性纤维和血管)。黏膜层有许多横行皱襞,有较大伸展性,受性激素影响而改变,便于分娩。

肌层薄,由内环外纵行的平滑肌构成。

外膜为富于弹性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