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发热、出血、肾损害
病理:休克、出血、急性肾衰竭
(1)临床表现:
①发热期(4-6d):三大主症—发热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充血、出血及渗出水肿征(三红:面、颈、胸部酒醉貌;出血:球结膜—主要、软腭、腋下出血);肾损害(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②低血压休克期:热退后病情加重,血压下降,休克、少尿;多为一过性,一般<24h;若为难治性休克,预后差。
③少尿期:血压回升,尿量锐减;“三高”症状(高血钾、高血容量、高氮质血症),出血热抗体阳性。
④多尿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未完善,尿素氮等物质高渗利尿。
⑤恢复期:尿量恢复正常,精神、食欲基本恢复。
(2)诊断:血常规(三高一低: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血红蛋白、红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尿常规(尿蛋白)、肾功能(BUN、肌酐升高)
(3)治疗
①发热期:抗病毒、减少外渗、改善症状、防止DIC
②低血压休克期:扩充血容量(早期、快速、适量)、纠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③少尿期:“稳、促、导、透”,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透析
④多尿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忌用肾毒性药物
⑤恢复期:休息、补充营养
(4)预防
①监测疫情
②防鼠灭鼠
③做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④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