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复习思考题

by 3200010014 石毅麟 -
Number of replies: 0

1.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机制: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痢疾杆菌侵入肠道后,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繁殖,并释放内毒素等毒性物质,引起肠黏膜炎症和溃疡。
  2. 免疫反应:机体对痢疾杆菌的感染产生免疫反应,但这种免疫反应不足以完全清除病原体,反而可能加重炎症和损伤。
  3. 营养不良、疲劳、饮食不当等诱因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痢疾杆菌的侵入和繁殖。

总之,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机制涉及病原体侵入、免疫反应和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多个环节。

2.慢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原则:

慢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饮食: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2. 补充水分:慢性细菌性痢疾可能导致腹泻、脱水等症状,患者应适当补充水分,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3.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通常选用两种或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以增强疗效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4. 对症治疗:针对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止泻药、解热镇痛药等。
  5. 中药治疗:中药在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可选用清热解毒、涩肠止泻的中药辅助治疗。
  6. 随访观察: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应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