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败血症的常见病原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常见的细菌有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等,以及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等。真菌和病毒也可能引起败血症,但相对较少见。
2.治疗原则:
①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和易消化的饮食。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补充适量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必要时给予新鲜全血、血浆和白蛋白等支持治疗。
②病原学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头孢噻吩、氧氟沙星、甲硝唑等。
③源头控制:应该积极寻找引起感染的原因并及时处理,包括清创、引流、组织结构矫正,拔除感染的导管,胰腺周围坏死、胆道梗阻和肠梗死的处理等。
④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尚可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血浆交换、滤过、吸附,免疫调节性营养治疗等治疗方法。
⑤预防应激性溃疡: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抑制剂。
⑥预防深静脉血栓:有高危因素者可应用低分子量肝素。
⑦其它:若不发生感染性休克,一般不应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败血症。若发生感染性休克,应及时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物、扩血管药物、糖皮质激素,防治DIC,维护重要脏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