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①流行病学史:疾病流行区生活史、蚊子叮咬史或者近期输血史。
②典型的疟疾临床症状:间歇发作性寒战、高热、大量出汗。贫血和脾肿大。部分类型的疟疾还有肝大、软脑膜充血、脑组织水肿等症状。
③实验室检查:血液的厚、薄涂片镜检发现疟原虫。
2、如何选择抗疟药物控制疟疾发作、防止疟疾复发及中断疟疾传播?
①控制疟疾发作:
氯喹:非耐药株首选药物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适用于凶险发作抢救
青蒿琥酯尤其适用于孕妇及脑型疟疾
②防止疟疾复发:
伯氨喹、他非诺喹(特芬喹)
③中断疟疾传播:
磺胺多辛-乙胺嘧啶
3、如何理解疟原虫生活史与发病、复发、传播的关系?
发病: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大量无性繁殖,涨破红细胞、释放出裂殖子及代谢产物引起的机体强烈的免疫反应。刺激解除时机体表现为大汗。而后由于滋养体感染新的红细胞,症状暂时好转表现为间歇期,开启新一轮的繁殖。
复发:寄生于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引起的,只见于间日疟和卵形疟。多见于病愈后3~6个月。输血和母婴传播疟疾无肝细胞内繁殖阶段,不会复发。
传播:裂殖子在红细胞内泛指3~6代后发育为配子体。机体被雌性按蚊叮咬后,配子体进入蚊子的胃内,到肠壁发育为囊合子,发育后形成具有感染力的子孢子。子孢子主动地迁移到按蚊的唾液腺中。随着按蚊叮咬下一个易感者而进入人体内,完成疟疾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