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题

疟疾-课后思考题

疟疾-课后思考题

by 3200110006 刘继航 -
Number of replies: 0

1.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注意询问患者发病前是否到过疟疾流行区,是否被蚊虫叮咬,近期有无输血史等。
(2)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突发性寒战、高热和大汗,寒战常持续20-60分钟,随后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可达40℃以上,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但神志清楚,发热常持续2-6小时,随后大量出汗,体温骤降,持续0.5-1小时,此时患者自觉明显好转,但常感乏力、口干。各种疟疾的两次发作之间都有一定间隔期,早期患者可不规律,数次发作后变得规律,间日疟和卵形疟间歇期约为48小时,三日疟约为72小时,恶性疟常为36-48小时,反复发作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脾大,注意发病初期和恶性疟常常发作不规律,临床诊断有难度。
(3)实验室检查
取外周血制作厚、薄血膜,吉萨姆染色或瑞氏染色后镜检找疟原虫

2..如何选择抗疟药物控制疟疾发作、防止疟疾复发及中断疟疾传播?
(1)控制疟疾发作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等,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药物治疗在疟疾流行区有效
氯喹,用于对氯喹敏感的疟原虫感染治疗,搞笑、耐受好、不良反应轻
盐酸甲氟喹,半衰期长,一般用于对耐氯喹的恶性疟原虫
磷酸咯萘啶,可有效杀灭红细胞内裂体生殖的疟原虫
哌喹,长效抗疟药,
盐酸氯酚喹啉、奎宁、本芴醇等
(2)放置疟疾复发及中断传播
磷酸伯氨喹,可杀灭恶性疟和三日疟的子配体,使用前需要检查G-6-PD缺乏情况
他非诺奎,可杀灭红细胞内疟原虫配子体和迟发性子孢子


3.如何理解疟原虫生活史与发病、复发、传播的关系
(1)发病: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大量无性繁殖,涨破红细胞(表现为寒战)、释放出裂殖子及代谢产物(致热原刺激引起高热)引起的机体强烈的免疫反应。刺激解除时机体表现为大汗。而后由于滋养体感染新的红细胞,症状暂时好转表现为间歇期,开启新一轮的繁殖(典型症状)。
(2)复发:寄生于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引起的,只见于间日疟和卵形疟。多见于病愈后3~6个月。输血和母婴传播疟疾无肝细胞内繁殖阶段,不会复发。
(3)传播:裂殖子在红细胞内泛指3~6代后发育为配子体。机体被雌性按蚊叮咬后,配子体进入蚊子的胃内,到肠壁发育为囊合子,发育后形成具有感染力的子孢子。子孢子主动地迁移到按蚊的唾液腺中。随着按蚊叮咬下一个易感者而进入人体内,完成疟疾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