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回答

课后思考题回答

黄一舟3200070010 -
回帖数:0

1、疟疾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诊断要点由流行病学资料、典型临床表现和确诊依据组成。

(1)   患者有在蚊虫活动季节疟疾流行区生活史,或近2周内有输血史;

(2)   临床有周期性发作或反复发作的畏寒、寒战、高热、大汗后退热;可伴有贫血、肝脾肿大或肾功能损害等;典型分为潜伏期-寒战期-高热期-大汗期-间歇期;

(3)   外周血或骨髓镜检(吉姆萨染色)发现疟原虫;或疟原虫特异性抗原、抗体或DNA检测阳性。

 

2、如何选择抗疟药物控制疟疾发作、防止疟疾复发及中断疟疾传播?

需要根据疟原虫种类、疟原虫血密度、疫区耐药类型、是否有凶险发作征象、能否耐受口服治疗、患者是否有用药禁忌等进行选择。

一般而言,控制发作的非耐药株首选氯喹,若耐药,可选择磷酸哌喹等,凶险疟疾、孕妇、脑型疟选择青蒿琥酯。预防复发选伯氨喹,但禁用于G-6-PD缺乏、有溶血病史、孕妇或1岁以下婴儿。中断传播可以选用伯氨喹、青蒿素等。

所以一般治疗方案为:

(1)   间日疟、卵形疟使用氯喹/青蒿琥酯3d控制发作+磷酸伯氨喹8d防止复发、传播;

(2)   恶性疟、三日疟使用氯喹/青蒿琥酯7d控制发作+磷酸伯氨喹2~4d防止传播。

 

3、理解疟原虫生活史与发病、复发、传播的关系?

发病:发病出现在疟原虫生活史的红细胞内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发育增值成裂殖体后胀破红细胞、释放出裂殖子及代谢产物,诱发机体产生大量细胞因子,产生多种生物效应,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等,即引起典型临床发作。这一增值周期表现为临床上的两次发作间的间歇期(发作周期取决于红细胞内增值周期)。

复发:间日疟和卵形疟具备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子孢子,在肝细胞内期,迟发型子孢子会在细胞内休眠半年~一年再进入接下来的繁殖阶段,这些休眠子便是复发的根源。

传播:裂殖子在红细胞内形成配子体,随着血液被雌性按蚊吸食,在按蚊体内完成有性繁殖后,具有感染性的子孢子形成、进入按蚊唾液腺,在按蚊再次叮吸后随蚊虫唾液注入人体,开始无性繁殖至形成配子体等。从而借助按蚊这一媒介,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