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疟疾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1)流行病学史:到过疟疾流行区旅游、工作,近2周有输血史;
(2)临床表现:周期性发作/反复发作的畏寒、寒战、发热、大汗、伴贫血、肝脾肿大、肾脏功能损害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细胞或骨髓镜检发现疟原虫/疟原虫特异性抗原、抗体、DNA检测阳性;
(4)治疗性诊断:临床表现酷似疟疾,但反复血涂片检查阴性,排除他病后,用氯喹等实验性抗疟治疗3天,症状得到控制有助于检查。
2、如何选择抗疟药物控制疟疾发作、防止疟疾复发及中断疟疾传播?
(1)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疟原虫终止临床发作:①青蒿素及其衍生物②磷酸氯喹(氯喹)③磷酸咯萘啶(咯萘啶)④磷酸哌喹⑤盐酸甲氟喹⑥乙胺嘧啶⑦磷酸萘酚喹(治疗间日疟和恶性疟首选药物)⑧多西环素
(2)杀灭红细胞外期迟发型子孢子以预防复发:磷酸伯氨喹,可杀灭红细胞外期迟发型子孢子,主要用于根治间日疟、卵型疟(禁止G-6-PD缺乏、孕妇、1岁以下婴儿、有溶血史或溶血家族史者使用)
(3)杀灭红细胞内配子体中断传播途径:①氯喹、奎宁:杀灭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配子体,对恶性疟配子体无效②伯氨喹、青蒿素:杀灭包括恶性疟原虫在内的疟原虫配子体。
3、如何理解疟原虫生活史与发病、复发、传播的关系?
(1)发病:雌蚊叮咬,注入子孢子→(肝细胞)裂殖体、裂殖子→(红细胞)环状体→滋养体→含10个裂殖子的成熟裂殖体/雌雄配子体(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红细胞内繁殖时候一般无症状)→裂殖子胀破红细胞、红细胞碎片、裂殖子、疟色素及其他代谢物在循环血液中引发机体大量的细胞因子炎症反应,作用于体温中枢,产生寒战高热等临床表现。
(2)复发:肝细胞内间日疟和卵形疟原虫的迟发型子孢子经6个月~1年休眠期完成红外期的裂体增殖并进而引发疟疾复发,为真性复发。
(3)传播:按蚊雌蚊吸血,吸入配子体→雌雄配子体交合(胃腔)→偶合子→动合子→囊合子(胃壁)→破裂释放子孢子→按蚊雌蚊叮咬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