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肝豆状核变性多于青少年期起病,起病多较缓慢。出现锥体外系为主的神经症状、肝脏受损症状和精神症状、角膜色素环、其他多系统损伤。
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具有以上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有血清铜代谢异常,包括血清铜蓝蛋白的减少或铜氧化酶活性降低,24小时尿铜>1001ug,肝铜含量大于250ug/g。2.基因诊断
治疗原则:减少铜的摄入和增加铜的排出。
临床表现:肝豆状核变性多于青少年期起病,起病多较缓慢。出现锥体外系为主的神经症状、肝脏受损症状和精神症状、角膜色素环、其他多系统损伤。
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具有以上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有血清铜代谢异常,包括血清铜蓝蛋白的减少或铜氧化酶活性降低,24小时尿铜>1001ug,肝铜含量大于250ug/g。2.基因诊断
治疗原则:减少铜的摄入和增加铜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