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机制:致病性志贺菌具有介导细菌吸附的不光滑型脂多糖O抗原和侵袭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繁殖的能力,能产生毒素;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细菌可侵入结肠,经基底膜进入固有层繁殖、释放毒素引起肠粘膜上皮细胞炎症、坏死及溃疡,导致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志贺菌内毒素经肠壁吸收入血后,引起高热和严重毒血症症状。内毒素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和网状内皮系统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使小动脉和小静脉发生痉挛,导致急性微循环障碍、休克、DIC和重要器官衰竭等。
2.治疗原则:
①一般治疗——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积极治疗并存的慢性消化道疾病或肠道寄生虫病。
②病原治疗——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两种不同类型有效抗菌药物联合使用,适当延长疗程,必要时可给予多个疗程治疗。对肠道粘膜病变经久不愈者,可选择0.3%小檗碱液、5%大蒜素液或2%磺胺嘧啶银溶液中的1种保留灌肠,每次100-200 ml,每晚一次,10-14天为一疗程
③对症治疗——肠道功能紊乱者可用镇静或解痉药物,如异丙嗪、地酚诺酯等,对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引起菌群失调者,可给予微生态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