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通过接触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进行传播,如输血、注射、手术等。
母婴传播:孕妇在分娩过程中,乙肝病毒可能通过胎盘、羊水或产道分泌物传染给新生儿。
性传播:与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特别是多个性伴侣或性乱交的情况下,感染风险增加。
密切接触传播:长期与乙肝病毒感染者共同生活,且存在黏膜或皮肤破损时,可能通过接触患者的体液或分泌物而感染。
(2)抗原抗体检测的意义:
①诊断——通过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可以确定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同时,检测乙肝表面抗体(HBsAb)可以判断机体是否产生免疫应答。
②病情监测——通过定期检测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可以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感染程度和病情进展,为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③预防控制——对于未感染乙肝的人群,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可以确定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对于已感染乙肝的人群,检测抗体可以帮助评估疫苗的接种效果。
2.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①病因治疗:针对病毒的复制和感染,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肝脏的炎症和损伤。
②保肝治疗:通过药物或营养支持,改善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③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如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④预防并发症:密切监测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
3.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
(1)主动免疫——机体通过接种疫苗或自然感染病原体后产生的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具有长期性和记忆性,能够持续保护机体免受相同病原体的再次感染。
(2)被动免疫——通过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
在乙肝的免疫预防中,主动免疫主要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实现。疫苗中的乙肝表面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即乙肝表面抗体,从而预防乙肝病毒感染。这种免疫方式具有长期效果,是预防乙肝的主要手段。被动免疫在乙肝治疗中主要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如,对于乙肝暴露后的人群,可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提供短期的免疫保护;对于新生儿,若母亲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则可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阻断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