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抗原抗体检测的意义如下:
HBsAg:感染后1-2w出现,慢性感染持续存在或终生;
抗-HBs:保护性抗体,急性感染恢复期出现;
HBeAg:HBV复制活跃指标,出现晚于HBsAg;
抗-HBe:HBeAg转阴后出现,可长期存在;
HBcAg:HBV复制活跃指标,位于核心、游离少、常规不能检出;
抗-HBc:IgM型阳性提示急性期或急性发作,IgG感染后持续存在。
2、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如下:
①急性肝炎:不主张抗病毒治疗,加强休息、低脂易消化饮食和对症治疗;
②淤胆型肝炎:以护肝、利胆等对症治疗为主。可短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2w后如血清胆红素显著下降,则逐步减量;
③慢性病毒性肝炎:短期目标-持续抑制病毒,ALT正常,组织学改善,达到HBeAg血清转换。长期目标-预防肝功能失代偿,减缓肝硬化和肝癌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持续抗病毒治疗。
3、主动免疫是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传染病,如新生儿0、1、6个月时接种的乙肝疫苗;
被动免疫是采用人工方法,向机体输入免疫血清、淋巴因子、免疫球蛋白等,使机体很快获得免疫力,达到预防和治疗某种传染病的目的,例如近期有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史的易感者,可静脉滴注人丙种球蛋白针剂;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和暴露于HBV都应及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主动和被动免疫的根本区别是在于能否自主产生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