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温鹏权3200053035 -
回帖数:0

肝豆状核变性疾病(Wilson病)是一种遗传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肝脏和神经系统的病变。
临床表现: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早期症状常常是肝脏病变,如肝功能异常、肝肿大、黄疸等。神经系统病变的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肌张力异常、言语和吞咽困难等。其他可能的症状还包括贫血、肾脏病变、精神障碍等。
诊断标准: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诊断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症状和体征;2.肝功能异常;3.血铜和尿铜排泄率升高;4.肝组织病理学改变;5.家族史。
治疗原则: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治疗原则是通过降低体内铜的积聚,减轻肝脏和神经系统的损伤。主要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胺(D-青霉胺)、泼尼松和锌剂等。青霉胺是首选药物,它能与铜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并促使铜的排泄。泼尼松可以抑制肝脏合成铜蓝蛋白的过程。锌剂可以抑制肠道对铜的吸收。
饮食控制:患者需要避免摄入高铜食物,如肝脏、贝类、巧克力等。同时,增加富含锌的食物摄入,如瘦肉、蛋、奶制品等,有助于铜的排泄。
肝豆状核变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监测,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肝功能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