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by 3200050063 戴巍 -
Number of replies: 0

1:诊断要点:

  1. 流行病学 :

    • 是否有在疟疾流行区的生活或旅行史。
    • 是否有疟疾发作的病史,尤其是间日疟和三日疟的患者。
    • 近期是否有输血史。
  2. 临床表现:

    • 典型的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间歇期症状消失。
    • 伴随贫血、脾大等临床特征。
    • 凶险型疟疾可能出现高热、寒战、昏迷与抽搐等。
    • 婴幼儿突然高热、寒战、昏迷也应考虑疟疾可能。
  3.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 脑脊液检查:压力可能增高,外观浑浊,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质含量增加,糖和氯化物含量减少。
    • 血液或脑脊液中找到疟原虫可确诊。
    • 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可以检测血液或滤纸干血滴上的疟原虫DNA。
  4. 对于疑似疟疾患者,可试用抗疟药进行诊断性治疗,观察症状是否在服药后24到48小时内得到控制。

    (2)选择抗疟药物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性、患者个体差异、药物副作用以及治疗方案和预防性用药等因素。在实际操作中,应由具有专业知识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1. 发病:
      疟原虫的生活史包括在人体内的发育和在外界媒介蚊子体内的发育两个阶段。当人们感染疟原虫后,疟原虫在人体内红细胞内进行繁殖,导致疟疾的发病。疟原虫的繁殖周期(例如,间日疟和三日疟的繁殖周期)与疟疾的发作周期有关。

    2. 复发:
      某些疟原虫种类(如间日疟原虫)在人体内有一个休眠期,称为红外期。在这个阶段,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形成休眠子,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当休眠子重新活化并进入红细胞内繁殖时,会导致疟疾的复发。伯氨喹等药物能有效杀灭休眠子,从而防止疟疾的复发。

    3. 传播:
      疟原虫通过叮咬感染了疟原虫的蚊子传播给其他人。在蚊子体内,疟原虫的某些种类(如恶性疟原虫)能够进行性繁殖,产生配子体。当这些蚊子叮咬人时,配子体随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开始疟疾的感染周期。因此,控制疟疾传播的关键在于消灭蚊虫携带的疟原虫配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