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by 3200110028 刘姿君 -
Number of replies: 0
  1. 疟疾的诊断要点有哪些?答:

    1、流行病学史:详细咨询患者在发病以前有没有到过哪些存在疟疾流行区的居住史以及旅游史,有没有出现在被蚊虫叮咬的情况,还有近期是否存在输血史等等这些流行病学史。

    2、临床表现症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一些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比如间歇发作性寒战以及高热,还有大量出汗、贫血以及脾脏增大等等。一般而言,疟疾发生间歇发作存在规律性,假若日疟就是隔天发作1次;三日疟就是隔2天发作一次。通常来说,患者每次发作的时候,都会经过一个寒战以及高热,然后就是大汗热退这个过程。

    3、实验室检查:可以借助实验室检查,厚薄血膜涂片法,还能借助丫啶橙荧光染色法,PCR检测方法,还有免疫学检查来进行诊断

  2. 如何选择抗疟药物控制疟疾发作、防止疟疾复发及中断疟疾传播?答:

    控制疟疾传播选择奎宁、磷酸伯氨喹、乙胺嘧啶等药物治疗。

    1.奎宁。奎宁属于喹啉类衍生物,可以与疟原虫的DNA结合形成复合物,有助于抑制DNA复制和RNA转录,也可以抑制原虫的蛋白合成,在临床上可以用于对耐氯喹恶性疟、间日疟、脑型疟等多种疟疾起到防治作用。

    2.磷酸伯氨喹。磷酸伯氨喹可以杀死各种疟原虫的配子,在临床上可以防止间日疟、三日疟的复发和传播,也可以防止恶性疟传播。

    3.乙胺嘧啶。乙胺嘧啶有助于抑制疟原虫细胞核分裂,也可以抑制疟原虫繁殖,阻断传播,因此在临床上可以起到预防疟疾和抗复发的作用。

  3. 如何理解疟原虫生活史与发病、复发、传播的关系?答:疟原虫的生活史分为在人体内发育和蚊体内发育两个阶段。1、在人体内的发育:分肝细胞内的发育和红细胞内的发育两个阶段。1)红外期:当唾液腺中带有成熟子孢子的雌蚁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随血流侵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生长发育并裂体增殖,形成红外期裂殖体。裂殖体中含有数以万计的裂殖子,裂殖子胀破肝细胞后释出,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其余侵入红细胞。 2)红内期:侵入的裂殖子形成环状体,经大滋养体、未成熟裂殖体,最后成为含一定数量裂殖子的成熟裂殖体。红细胞破裂后裂殖子释出,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其余再侵入其他正常的红细胞,重复其红内期的裂体增殖过程。疟原虫经几代红内期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体侵入红细胞后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是发育成雌雄配子体。而配子体的进一步发育需在蚊胃中进行。2、在蚊体内的发育:当雌性按蚊吸病人或带虫者的血液时,在红细胞内发育的各期原虫随血流入蚊胃,仅雌雄配子体能在蚊胃内继续发育。雌雄配子体在蚊胃中受精形成合子,再成为动合子,动合子侵入蚊胃壁形成卵囊,囊内进行孢子增殖,形成了大量子孢子,再发育形成成熟子孢子。当受染蚊再吸血时,成熟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又开始在人体内的发育。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是发作的基础,因此发作具有周期性,此周期与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再燃是指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再燃与宿主抵抗力和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及疟原虫的抗原变异有关。复发是指指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的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复发。其机制可能是休眠期子孢子发育释放的裂殖子进入红细胞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