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有何相关性?
临床表现
第1周低烧。随后,第2周体温逐渐增高
头痛
咳嗽,食欲不振,皮疹
腹部疼痛和不适
腹泻或便秘(便秘较为常见)
可能在第3和第4周,没有并发症的患者症状暂时改善,但随后症状会复发
从第3周起可能出现并发症,如神志昏迷,消化道出血和肠穿孔
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网状内皮系统中大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增生性反应,以肠道为最显著。病程第7~10天,肠道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呈钮扣样突起,尤以回肠末段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最为显著,少数病例的结肠起始段亦有同样变化。肠系膜淋巴结也显著增生与肿大。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脾脏,骨髓,肝窦星形细胞亦呈增生。继而肠道淋巴组织的病变加剧,使局部发生营养障碍而出现坏死,形成黄色结痂。病程第3周,结痂脱落形成溃疡,若波及病变部血管可引起出血,若侵入肌层与浆膜层可引起肠穿孔。因回肠末段的淋巴结较大且多,病变最严重,故穿孔多见于此部位。溃疡常呈椭圆形或圆形,沿肠纵轴排列,周围肠粘膜充血。病程第4~5周,溃疡愈合,不留疤痕,也不引起肠道狭窄。肠道病变不一定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伴有严重毒血症者,尤其是婴儿,其肠道病变可能不明显,反之,毒血症状轻微或缺如的病人却可突然发生肠出血与肠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