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肝衰竭是由病毒感染、酒精、药物、肝毒性物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损害,导致肝脏的合成、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症状。
诊断:1.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是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有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血清总胆红素每日上升≥17.1μmol/L,肝脏进行性缩小。
2.亚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是急性起病,2~26周出现极度乏力、腹胀、恶心等症状,凝血酶原活动度≤40%,血清总胆红素≥10倍正常上限。
3.慢性加急性或者亚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是有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等肝衰竭表现,可合并包括肝性脑病、腹水、电解质素乱、感染等并发症,以及肝外器官功能衰竭。
4.慢性肝衰竭。诊断标准是在肝硬化基础上,缓慢出现肝功能进行性减退,血清总胆红素<10正常上限但高于正常上限,白蛋白明显降低。
治疗:1、一般治疗:
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同时还需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可以过度劳累。
2、药物治疗:
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功能衰竭,应用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韦分散片、阿德福韦酯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导致,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常见的药物一般有甲泼尼龙片、醋酸泼尼松龙片、硫唑嘌呤片等。
3、口服中成药:
应用保肝护肝的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一般有护肝片、肝复乐片、复方鳖甲软肝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