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①有病原体;②有传染性;③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和周期性;④有免疫性
2. 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异同?
感染性疾病与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传染病有传染源、传播途径,还具有传染性,可由动物传染给人,也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而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即传染性疾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除传染病外还包括由微生物感染导致的非传染性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通常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微生物感染人体后,导致人体发病。但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不仅来自人,还可来自环境,如受伤后皮肤被细菌感染,细菌可能来自于自身皮肤表面,也可能来自于环境微生物。此外还有感冒,细菌可从空气进入呼吸道而导致咽炎、气管炎等,甚至严重时可导致肺炎。但感冒不是传染病,不会被其他患者传染。
而传染性疾病需要有传染源,传染源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动物。如鼠疫传染源是感染的动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源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群,艾滋病传染源是感染艾滋病的人群,布鲁菌病、出血热的传染源为感染的动物等。上述传染病可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染疾病,如消化道、呼吸道、性传播等。
3.什么是感染谱?
感染谱亦称感染梯度,是指机体感染了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所表现出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
4.传染病的常见热型?
弛张热:这种热型在临床上常被称为“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并且波动幅度大,一般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24小时体温都在正常体温之上。常见于败血症、重症肺结核等。
稽留热:体温一般维持在39℃到40℃之间,持续数天甚至数周。24小时体温波动范围不会超过1℃。常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
间歇热:体温骤然升到高峰后持续数小时,然后又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和体温正常期交替出现。间歇期可以持续一天或数天。常见于疟疾、败血症等。
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到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正常体温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多次反复。常见于布鲁菌感染等。
回归热: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见于回归热、布氏杆菌病等。当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时,称为波状热。
马鞍热: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常见于登革热。
5. 怎样预防传染病?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保持个人卫生
保持环境卫生
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