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一)、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
(二)、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三)、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外来性)
散发性发病:当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仍处于常年水平时。
流行:某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
暴发流行: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
(四)、感染后免疫
2. 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异同?
相同点:
- 病原体来源:两者都是由各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
- 病理机制:在发病机理上,它们都涉及到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宿主相互作用,引发免疫反应和组织损伤。
- 治疗原则:治疗时往往需要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或其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来消除或控制病原体。
不同点:
-
传染性: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传染性。传染病具有明确的传染性,意味着病原体能从一个人直接或间接传播给另一个人,是通过特定的传播途径在人群中扩散的。而感染性疾病这个概念更加宽泛,它包含了所有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其中一部分具有传染性(即传染病),另一部分则不具有或传染性非常有限,不会在人群中形成流行。
-
范围:感染性疾病是一个更大的分类,它涵盖了所有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传染病。这意味着所有传染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但不是所有感染性疾病都是传染病。
-
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的研究和管理侧重于其流行病学特征,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识别,以及疾病的监控和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隔离政策等,以控制疾病的传播。而感染性疾病的关注点可能更多在于个体的感染情况和治疗。
-
防控策略:对于传染病,防控工作强调的是公共卫生措施,如隔离感染者、追踪接触者、推广疫苗接种等,以防止疾病在社区中的传播。而对于非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重点可能放在个人卫生、伤口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面。
总的来说,传染病是感染性疾病的一个子集,具有特定的传染性特征,需要特别的公共卫生应对策略,而感染性疾病则是一个更广泛的类别,包括了所有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无论其是否具有传染性。
3.什么是感染谱?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引起相互之间的作用。由于适应程度不同,在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可产生各种不同的表现,称为感染 谱。
4.传染病的常见热型?
稽留热:体温升高达39度以上而且24小时相差不超过1度,可⻅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极期。 2)弛张热: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度,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常⻅于败血症。 3)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下,可⻅于疟疾、败血症等。4)回归热:是指高温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再出现高热,⻅于回归热等。 5)不规则热:是指发热病人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可⻅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等。
5. 怎样预防传染病?
-
管理传染源:
- 早期发现和隔离患者,特别是对于已知的传染病患者,应迅速上报并采取隔离措施。
- 对于传染病的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也要进行适当的隔离观察。
- 对于某些疾病,如乙肝、艾滋病等,对携带者进行管理和治疗,减少传染风险。
-
切断传播途径:
-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如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接触传播等),采取相应措施。
- 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应佩戴口罩,避免人群密集场所,保持通风。
- 消化道传染病通过食品和水传播,要注重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确保饮用水安全。
- 血液传播疾病,避免共用针具,进行安全性行为,确保医疗操作的无菌操作。
-
保护易感人群:
-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洁双手。
- 接种疫苗,这是预防许多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如流感疫苗、HPV疫苗、肝炎疫苗等。
- 增强体质,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 特定情况下,可采用药物预防,如在流感季节对高风险人群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
-
环境卫生与消毒:
- 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手机和键盘等。
- 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清洁,避免积水,减少蚊虫等病媒生物的滋生。
-
健康教育与宣传:
- 提升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了解其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 在学校、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卫生知识。
-
遵守公共卫生政策:
- 配合政府和医疗机构的防疫措施,如在疫情期间遵守佩戴口罩的规定,参与核酸检测等。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显著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