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诊断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临床症状: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退热等。
-
血象检查:血象中白细胞可能正常或减少,大单核细胞增多。在寒颤发作时取血涂片染色查疟原虫,或者进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疟原虫,若查到疟原虫即可确诊。
-
诊断性治疗:可以用氯喹进行三天的诊断性治疗,治疗后如体温下降、症状消失且不再出现,则诊断为疟疾。
在选择抗疟药物时,需根据病情和药物特性来决定:
-
控制疟疾发作:氯喹适用于治疗恶性疟、间日疟及三日疟,能有效控制症状;咯萘啶可用于治疗各种疟疾,包括脑型疟疾;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如蒿甲醚、青蒿琥酯)对间日疟和恶性疟均有效,特别适用于抢救脑型恶性疟。
-
防止疟疾复发和传播:乙胺嘧啶和伯氨喹可用于集体抗复发治疗,清除体内疟原虫并减少传染源;在非耐氯喹疟疾流行区,外来人员可口服氯喹进行预防;耐氯喹疟疾流行区则可选择甲氟喹、乙胺嘧啶或多西环素进行预防。
疟原虫的生活史与发病、复发、传播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