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1、母婴垂直传播:如果是在妊娠的过程中,孕妇感染上了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下,婴儿在出生之后也会感染上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是胎儿在子宫内需要通过脐带的方式运输食物,从而会引起传播。
2、血液接触传播:如果是在生活中没有做好安全护理工作,或者是和别人共同使用一支注射器材,可能会引起交叉性的感染,伴随着血液接触性的传播。
3、性接触传播:同时也会通过性接触的方式去传播,如果是患者体内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下,在通过性接触的时候会引起乙型肝炎的病毒传染。
4、医源性传播:一般是在医疗或者是预防工作当中,没有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通过人为的方法造成疾病的传播,需要做好护理工作,按照正确的规章制度。
5、密切接触传播:如果是在和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了密切接触,可能会引起接触的传播,比如接吻等
抗原抗体检测的意义:
临床上,乙肝抗原抗体检测主要是乙肝两对半的检查,也叫乙肝五项的检测,通过乙肝两对半的检查不仅可判断病人是否有乙肝病毒感染,还可以根据 乙肝五项的不同组合来判断感染的现状和转归,尤其是在未完善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的情况下,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可用来判断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若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数值持续降低,可说明抗病毒治疗有效。
乙肝五项检测包括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和定性检测,五项指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无论是定量检测还是定性检测,当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时,就说明机体存在乙肝病毒的感染。
二、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治疗上,急性病毒性肝炎以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为主,早期卧床休息,使症状明显减退。隔离期满,临床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在17.1微摩尔每升以下,ALT在正常值的两倍以下时可以出院。
主要药物有:降黄疸药物,丹参、优思弗;降酶药物,益肝灵等。
急性丙型肝炎,还应进行抗病毒治疗。三到六个月为一个疗程,应用干扰素隔日皮下和肌肉注射。
慢性肝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无需绝对卧床休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病毒,减少肝细胞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硬化、肝癌、其他并发症等。患者在治疗期间中需要注意避免使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影响疾病的治疗。同时可以多吃些新鲜的水果以及蔬菜,比如苹果、白菜等。
三、乙型肝炎主动免疫是通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使机体产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被动免疫则是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以获得即时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