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子宫内膜结构特点的比较

比较各期子宫内膜的结构特点,思考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机制。

比较各期子宫内膜的结构特点,思考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机制。

by 霍文杰 2015临床医学(八年制) -
Number of replies: 0

1、子宫内膜各期结构特点变化

(1)增殖期:内膜梭形基质细胞分裂增殖,内膜表面上皮、腺体、间质、血管均呈增值性变化,子宫内膜厚度自0.5mm增至3-5mm,重要变化表现为纤毛细胞和微绒毛细胞的增加,增殖期又分早中晚3期:

早期内膜薄,子宫腺短、直、细而少,间质致密; 中期子宫腺增多增长并轻度弯曲,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开始有核分裂像; 晚期内膜进一步增厚,表面略成波浪形,腺细胞顶部有分泌颗粒;末期子宫腺增长弯曲,腺腔增大。

(2)分泌期:在黄体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子宫腺进一步变长、弯曲、出现分泌现象;螺旋动脉弯曲变长伸入内膜浅层。间质疏松水肿;基质细胞分裂增殖,变为前蜕膜细胞;内膜厚且松软,利于受精卵着床发育。

(3)月经期:由于月经黄体退化,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骤然下降,导致子宫螺旋动脉痉挛性收缩,使组织缺血坏死,子宫内膜海绵状功能层从基底层崩解脱落。 卵巢内生长的次级卵泡分泌雌激素,使子宫内膜残存的基底层增生修复,表现为内膜梭形基质细胞分类增殖,产生大量纤维和基质,内膜增厚 ;子宫腺由短直细少变得增多增长、轻度弯曲,晚期糖原聚集并开始分泌。

2、周期变化的原因:

A.雌激素、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卵泡雌激素、黄体生成素等激素水平在体内神经调控轴下发生周期性变化导致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B.激素受体周期性变化

C.酶:在雌孕激素下降时,各种酶类释放到组织,影响子宫内膜的代谢,破坏组织,造成内膜剥脱和出血;

D.血管收缩因子:血栓素、前列腺素、内皮素-1引起子宫血管和肌层节律性收缩,导致内膜功能层迅速崩解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