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是怎么回事?什么结构参与?
月经是生理上的循环周期,发生在一些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人类和黑猩猩与别的动物之间。刺毛鼠 ,母牛、母马、母骆驼、母猪、母羊等也会来月经,某些的哺乳类动物则是经历动情周期。育龄妇女和灵长类雌性动物,每隔一个月左右,子宫内膜发生一次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崩溃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阴道排血或子宫出血现象,称月经。
月经是由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在月经周期中的月经期和增殖期,血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很低,从而对腺垂体和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减弱或消除,导致下丘脑对促进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继而导致腺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增多,因而使卵泡发育,雌激素分泌逐渐增多。此时,雌激素又刺激子宫内膜进入增殖期。黄体生成素使孕激素分泌增多,导致排卵。此期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均升高。这对下丘脑和腺垂体产生负反馈抑制加强的作用,因而使排卵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下降,导致黄体退化,进而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内膜失去这二种激素的支持而剥落、出血,即发生月经。此时,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减少,又开始了下一个月经周期。
为什么会有周期?该来的不来或者“乱来”是怎么回事?谁是元凶或者功臣?
1)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调
月经周期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所以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所影响的因素都有可能使月经周期紊乱,精神心理因素、营养不良、不良生活习惯(如嗜烟、嗜酒)、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病都是可能的病因。
2)激素合成障碍
直接影响月经周期的雌激素、孕激素都是类固醇激素,体内需要有足够的脂质、蛋白质、糖类来为他们的合成提供原料和能量,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服用某些药物可使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异常,进而影响雌激素、孕激素的合成。
3)血管因素
寒冷刺激、服用某些血管收缩药可使子宫内膜血管过分收缩,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