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子宫内膜结构特点的比较

各期子宫内膜结构特点的比较

各期子宫内膜结构特点的比较

by 徐南竹 2015临床医学(八年制) -
Number of replies: 0

自青春期开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在卵巢分泌的激素作用下,开始出现周期性变化,即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增生、修复过程,称为月经周期。每个月经周期是从月经第一天起至下次月经来潮前一天止,可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三个时期。

  1. 增生期:为月经周期的第5~14天。此时,卵巢内若干卵泡开始生长发育,故又称卵泡期。在生长卵泡分泌的雌激素的作用下,剥脱的子宫内膜由基底层增生修补,并逐渐厚到2~3cm;固有层内的基质细胞分裂增殖,产生大量纤维和基质。增生早期,子宫腺短,直而细,较稀疏。增生晚期的子宫腺增多、增长且更弯曲,腺腔扩大。腺细胞顶部有分泌颗粒,糖原集聚。同时螺旋动脉亦伸长和弯曲。至月经周期第14天时,卵巢内通常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子宫内膜随之转入分泌期。
  2. 分泌期:为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此时卵巢内黄体形成,故又称黄体期。在黄体分泌的黄体酮和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生变厚,可达5mm;此期子宫腺进一步变长、弯曲、腺腔扩大,腺腔内充满含有糖原等营养物质的粘稠液体。固有层内因组织液增多而呈水肿状态。螺旋动脉继续增长、变得更弯曲。基质细胞继续分裂增殖,胞质内充满糖原和脂滴,称前蜕膜细胞。妊娠时,此细胞继续发育增大变为蜕膜细胞。如未妊娠,内膜功能层将脱落,转入月经期。
  3. 月经期:为月经周期的第1~4天。由于排出的卵未受精,卵巢内月经黄体退化,雌激素和黄体酮的水平骤然下降,引起子宫内膜功能层的螺旋动脉持续收缩,从而使功能层缺血,导致各种组织细胞坏死。继而螺旋动脉又突然短暂扩张,致使功能层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出并积聚在内膜浅部,最后与剥落的内膜一起经阴道排除,即为月经。一次月经的血液排出量一般为35ml。在月经期末,基底层的子宫腺细胞开始增生,向表面铺展,修复内膜上皮,内膜转入增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