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问题-2

卵巢、输卵管、子宫、宫颈、阴道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卵巢、输卵管、子宫、宫颈、阴道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2015临床医学(八年制)邵若洋 -
回帖数:0

 

1.卵巢:是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呈扁卵圆形。表面由被膜(单层扁平或单层立方上皮)包裹,这些细胞即为卵泡的来源,所以称这种上皮为生殖上皮。上皮下方有一薄层结缔组织,称白膜。被膜下为实质和皮质。皮质较厚,主要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黄体和白体等。皮质较厚,主要为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黄体,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髓质范围较小,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较多的血管和淋巴管,髓质较薄,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血管、淋巴和神经,主要起营养作用。

2.输卵管: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四部分:间质部或称子宫部,为通入子宫壁内的部分,狭窄而短;峡部,为间质部外侧的一段,管腔也较窄,长约3 ~ 6cm;壶腹部,又在峡部外侧,管腔较宽大,长约5 ~ 8cm;漏斗部或伞部,为输卵管的末端,开口于腹腔,游离端呈漏斗状,有许多须状组织,有“拾卵”作用。输卵管的管壁由内向外依次分为黏膜、肌层和浆膜。黏膜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构成。黏膜向管腔突起形成纵行、有分支的皱骤,故输卵管管腔很不规则。

输卵管是精子和受精卵的通道,能捕捉卵子,并为卵子与精子的结合提供场所,因此,它对女子受孕具有重要作用。精子从子宫腔进入输卵管后,其运行受输卵管蠕动、输卵管系膜活动的影响,而这些活动,又受卵巢激素的控制。排卵期,由于高水平雌激素的影响,输卵管蠕动的方向由近端向远端,推动精子由子宫角向输卵管壶腹部移动。在输卵管壶腹部,由于大量的皱襞有利于精子与卵子在此停留、受精。然后,受精卵在孕激素作用下,又借着输卵管的蠕动性收缩和纤毛的摆动,向子宫腔运行。

3.子宫:子宫为肌性器官,腔小壁厚,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壁的结构由外向内可分外膜、肌层和内膜(又称黏膜)三层。 肌层最厚,由平滑肌束构成,结缔组织间血管丰富。肌层收缩活动有利于精子向输卵管的运行、经血的排除和胎儿娩出。子宫内膜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子宫内膜上皮的结构和功能与输卵管上皮相似。固有层包括结缔组织(主要为基质细胞,可合成及分泌胶原蛋白,并随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而增生和分化),子宫腺和血管(主要为子宫动脉,穿过肌层进入内膜,呈螺旋状走形,又称螺旋动脉)。外膜大部为浆膜,只有子宫颈部分为纤维膜。

4.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少量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宫颈管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黏膜内腺体分泌碱性黏液,形成黏液栓堵塞宫颈管。黏液栓成分及性状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变化。宫颈阴道部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分泌细胞可分泌粘液,并随雌激素/孕激素的水平呈周期性变化;纤毛细胞向阴道方向摆动,可使分泌物排出并流向阴道;储备细胞有增殖修复柱状上皮的功能。 排卵时宫颈腺分泌物增多且稀薄,有利于精子运动;黄体形成时宫颈腺分泌减少且粘稠,使精子难以通过;妊娠期子宫颈内膜增厚、粘膜皱襞增多,分泌物更加黏稠,能够进一步阻止精子和微生物进入子宫屏障。

5.阴道:

阴道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组成。黏膜向阴道腔内形成许多横行皱袋。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上皮较厚,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在雌激素作用下,上皮细胞内聚集大量糖原

浅层细胞脱落后,糖原在阴道杆菌作用下转变为乳酸,使阴道保持酸性,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黏膜固有层由富含弹性纤维和血管的结缔组织构成,其浅层较致密,深层较疏松。
肌层较薄,平滑肌束呈左、右螺旋状走行,相互交织成格子状排列;其间的结缔组织中富有弹性纤维,使阴道壁易于扩张。阴道外口处有骨骼肌构成的括约肌。外膜由富含弹性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