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型肺泡上皮细胞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II型肺泡上皮细胞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II型肺泡上皮细胞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015临床医学(八年制)罗洪杰 -
回帖数: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II型肺泡上皮细胞产生)所引起,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患儿于生后4~12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吸气三凹征,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

1.血液生化检查
由于通气不良PaO2低,PaCO2增高。由于代谢性酸中毒血pH降低,需定期取动脉血直接检验。代谢性酸中毒时碱剩余减少,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疾病过程中血液易出出低Na、K、和高Cl,因此需测血电解质。
  
2.X线表现
肺透明膜的早期两侧肺野普遍性透亮度减低,内有均匀分布的细小颗粒和网状阴影,小颗粒代表肺泡的细小不张,网状阴影代表充血的小血管。支气管则有充气征,但易被心脏和胸腺影所遮盖,至节段和末梢支气管则显示清楚。
3.治疗
产前单疗程应用激素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预防作用,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管理中至关重要;机械通气这一呼吸支持形式可以挽救患儿的生命,治疗策略应该尽可能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鼻腔通气,尽量避免机械通气;为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获得最佳预后,必须给予良好的支持性治疗,包括维持正常的体温、恰当的体液疗法、良好的营养支持、处理动脉导管开放,以及循环支持维持适当的组织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