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1


肾小球肾炎

一、目的和要求

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

二、主要内容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病理特点 

3.临床表现

前驱感染,水肿,高血压,全身表现,尿的质和量的异常,一过性氮质血症和免疫学检查异常。

4.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所见。

鉴别诊断  体位性蛋白尿、运动性血尿、发热性蛋白尿;其他病理类型肾小球肾炎;全身性疾病的肾损害。

5.治疗  一般治疗、控制感染灶和对症处理、透析治疗等。

6.预后  多数预后良好。影响预后的因素。

(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1.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分型 

2.病理特点 

3.临床表现

起病急、少尿,血尿和蛋白尿并存。病情持续进展,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达到肾衰程度。

4.诊断与鉴别诊断

排除继发性原因;与急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和血栓性微血管病等的鉴别。

5.治疗原则和方案

糖皮质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血浆置换、四联疗法及肾脏替代疗法的应用方法和时机。

6.预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

(三)慢性肾小球肾炎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理类型

系膜增殖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和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

3.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水肿等。

4.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排除继发性肾脏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和高血压肾损害等)。

鉴别诊断  须与Alport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等鉴别。

5.治疗

控制高血压、限制蛋白质及磷的摄入、应用抗血小板药、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

6.预后

(四)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1.临床特征

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无肾功能减损,主要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性血尿。

2.诊断  强调明确病因和病理类型。

3.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选择适宜的治疗。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上述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

难点:肾小球肾炎的病理。


最后修改: 2018年11月29日 星期四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