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肾衰竭3
急性肾衰竭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急性肾衰竭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熟悉其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
二、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病因和分类
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以及常见原因。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分期 起始期、维持期和恢复期的特点。
(五)实验室检查
血、尿检查及尿液的特殊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肾活检。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重点区分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
(七)治疗原则
纠正可逆病因,预防额外的损伤,维持体液平衡及酸碱平衡,保证热量供给,对症治疗,透析疗法的指征及实施,各期的治疗要点。
(八)预后及预防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急性肾衰竭临床表现及诊断。
难点: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慢性肾衰竭
一、目的和要求
掌握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熟悉其治疗原则,了解慢性肾衰竭的定义、分期、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主要内容
(一)概述
定义和分期。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多囊肾、狼疮性肾炎较为常见。
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机制:包括肾小球高滤过、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改变、血压升高、脂质代谢紊乱和肾小管间质损伤。
尿毒症症状的发生机制:包括尿毒症毒素、矫枉失衡学说和内分泌异常等。
(三)临床表现
各系统症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
(四)实验室检查
肾功能有关的检查;形态学检查。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基础疾病的诊断,与急性肾衰、急进性肾炎的鉴别,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贫血和其它疾病的鉴别。寻找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损害的加重因素。
(六)治疗
1.保守治疗 饮食疗法、去除病因及加重因素、对症治疗,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损害。
2.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净化(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肾移植。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慢性肾衰竭的定义、分期、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难点: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