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表皮内还存在少量非角质形成细胞,包括黑素细胞、梅克尔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散在于角质形成细胞间(图11-5)。
- 黑素细胞(melanocyte):源自神经嵴。多分散于基底细胞间,突起多而长,伸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间。光镜下,胞体呈(卵)圆形,核深染而胞质清亮,突起不易辨认。电镜下,胞质内可见小泡状黑素体(melanosome),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间无桥粒连接。黑素体内含酪氨酸酶,以酪氨酸为原料合成黑色素,此时改称黑素颗粒,光镜下呈黄褐色。黑素颗粒迁移、聚集于突起末端,以出芽方式脱落,再与角质形成细胞膜融合而被转移,多聚集于细胞核光线射入端(图11-5)。黑色素可吸收紫外线,紫外线可刺激酪氨酸酶活性,促进黑色素合成及释放。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缺失导致白化病。
A B
图11-5 A:表皮细胞组成示意图 1 角质层;2颗粒层;3棘层;4基底层;5基膜;6角质细胞;7黑素细胞;8朗格汉斯细胞;9梅克尔细胞;10梅克尔盘;11髓鞘;12轴突; 图11-5 B:表皮光镜图(高倍)示棘层细胞核朝向光线一侧上方聚集黑素颗粒
-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散在于棘层浅部,胞体大,树枝状突起(轮廓不清,ATP酶组织化学染色,图11-6A)伸入细胞间,胞质清亮,核深染。电镜下,胞质内可见特征性伯贝克颗粒(Birbeck granule),呈杆状或网球拍形,中等电子密度,一端或中间部可见一圆形透明膨大(图11-6B)。朗格汉斯细胞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能捕获表皮中的抗原物质,经伯贝克颗粒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分布于细胞表面。经过一系列过程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引发免疫应答。
A B
图11-6 A:皮肤免疫组化示朗格汉斯细胞;图11-6 B:朗格汉斯细胞电镜图示杆状和球拍状的伯贝克颗粒
- 梅克尔细胞(Merkel cell):位于基底层,在HE染色标本上不易辨别。电镜下,细胞呈扁圆形
有短指状突起伸入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并以桥粒与之相连。基底部胞质内含许多高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为神经递质。基底面与感觉神经末梢形成突触。梅克尔细胞数量很少,主要分布于指尖、口腔和生殖道黏膜上皮中,为感受触觉和机械刺激的感觉上皮细胞。
A B
图11-7 A:梅克尔细胞示意图。BM基膜;A轴突;图11-7 B:梅克尔细胞(红色)和轴突(绿色)
最后修改: 2016年07月3日 星期日 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