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白细胞(( 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能做变形运动,参与机体的防御和免疫功能。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婴幼儿稍多于成人,并可受运动、饮食及妇女经期等生理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疾病状态下,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率皆可发生改变。光镜下观察血涂片标本,根据白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granulocyte )和无粒白细胞(agranulocyte)两大类。粒细胞又依其特殊颗粒的染色特点,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图4-4)。
(图4-4 白细胞分类)
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neutrophil)又称小吞噬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二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um,核呈杆状或分叶状,分叶核呈不规则卵圆形,染色深,叶之间有细丝相连,可分为2-5叶。正常人以2-3叶为多,在某些疾病情况下,1-2叶核的细胞百分率增高,称核左移;4-5叶核的细胞百分率增高,称核右移。导致核分叶的原因尚不清楚。刚从骨髓人血的中性粒细胞多呈杆状,以后核中间局部缩窄,形成分叶状。一般认为核分叶多是细胞衰老的标志。胞质内充满大A细小的、分布均匀的、染成淡紫色和淡红色的颗粒。其中体积较大、淡紫色的颗粒为嗜天青颗粒,较细小、淡红色的为特殊颗粒(图4-6a)。嗜天青颗粒约占颗粒总数的20%,电镜下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膜包颗粒,直径0.6-0.7um,电子密度高,是一种溶酶体,含髓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等,能消化分解吞噬的异物。特殊颗粒占颗粒总数的80%,电镜下颗粒较小,直径0.3-0.4um,呈哑铃状或椭圆形,中等电子密度,内含乳铁蛋白、吞噬素、溶菌酶等,能杀死细菌,溶解细菌表面的糖蛋白(图4-5 )。髓过氧化物酶、CD 15常作为中性粒细胞的标志。除颗粒外,胞质周缘部有大量肌动蛋白丝,胞质内还有少量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体等。
(图4-5 中性粒细胞电镜照片。A-嗜天晴颗粒,S-特殊颗粒,N-细胞核,G-高尔基复合体。X25,000)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与血管内皮黏附,做变形运动,进而穿越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这一生理过程称为游出(( emigration)。当局部组织受到细菌等侵害时,中性粒细胞在趋化因子等作用下,向病变局部大量集中,并进行活跃的吞噬和分泌活动。因此,机体受到某些细菌感染发生炎症时,除白细胞总数增加外,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显著提高。这些吞噬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或被巨噬细胞吞噬,或变性坏死成为脓细胞。中性粒细胞可在组织中存活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