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工程综合实验要求

    本视频分为三部分:

    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

    3、实验过程

    实验要求:

    (一)实验过程要求

    本课程中,实验者必须服从指导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排,遵守纪律与实验制度,爱护设备及卫生。在指定的实验时间内,到机房内实验,其余时间可自行分析和设计。此外,根据毕业班的具体情况,在不影响完成课程实验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行安排机时和地点。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序代码,都要求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可重用性,符合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和规范。

    本课程要求学生以开发小组为单位进行软件开发实验,每个小组在实验的设计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设计,最后得出能运行的软件作品及相应的文档并交上,要求软件能正常运行。软件完成后以组为单位与教师商定答辩时间,最迟的答辩时间不得迟于结课时间。

    分组原则:组员应按逻辑层(前台显示,中间逻辑处理,后台数据库)或者按现总后分(共同完成需求分析,然后分子系统或模块进行开发)进行合理分工,组员之间应团结合作共同完成系统开发;每组人数为4-6人,不提倡单独进行软件开发。

    软件文档:每一开发小组要提交一套实验说明文档(软件文档),文档要求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进行书写,描述准确,图表使用工具进行绘制。需要上交的文档包括:

    1. 需求分析报告;

    2. 软件设计报告(要求说明系统设计思路,实现的技术方案,功能模块);

    3. 系统的测试报告;

    4. 系统开发总结报告(要求说明组员之间的分工情况,开发过程的进行情况,每个人要说明自己开发的模块,完成情况)。

    5. 答辩:答辩分为自述和指导教师提问两部分,每个小组自述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内容包括:描述本课题设计思想、演示程序软件、关键代码分析等。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思路清晰、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工作量是否充足、是否完成题目所包含的任务、软件是否实用、界面是否友好。

    (二)文档书写要求

    软件开发过程中文档的撰写工作是很重要的,培养同学们撰写规范的软件文档是实验的一项重要任务。

    1.需求分析报告(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是软件的定义,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 使之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

    需求规格说明书反映了需求分析的过程,体现了需求分析的结果,主要包括:业务流程、功能列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性能要求、运行环境规定;如果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则主要包括:业务流程、功能列表、对象-关系模型、对象-行为模型、性能要求、运行环境规定。

    具体格式请参考附录A。对于附录中的格式,仍然以上述内容为主,其他的根据具体情况可做适当的缩减或扩充。

    2.软件设计报告

    软件设计的任务,就是把分析阶段产生的软件需求说明转换为用适当手段表示的软件设计文档。总体设计主要完成对总体设计方案和软件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接口设计、数据设计。结构化的设计和面向对象的设计的书写不同,按照软件工程的规范进行。

    具体格式请参考附录B。对于附录中的格式,仍然以上述内容为主,其他的根据具体情况可做适当的缩减或扩充。

    3.系统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找出软件系统的缺陷,对软件质量作出评价。根据软件系统的具体情况设计测试案例,进行测试并比较测试结果。通过测试,对软件测试欠缺的方面加以改进。系统测试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功能测试、数据库测试、安装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具体格式请参考附录C。对于附录中的格式,仍然以上述内容为主,其他的根据具体情况可做适当的缩减或扩充。

    4.系统开发总结报告

    每人一份。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对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作总结,分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的措施及达到的效果。通过总结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软件开发能力。 总结要包括软件系统开发的各个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比较,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等。

    具体格式请参考附录D。对于附录中的格式,仍然以上述内容为主,其他的根据具体情况可做适当的缩减或扩充。

    (三)考核及评分标准

    本课程采用结构化评分,根据综合实验各个部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评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程序软件贴近实际应用。答辩完毕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所做工作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成绩,具体评分的参考细则如下:

    软件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是否能完成相应的功能 30%

    文档是否符合规范、图表是否正确20%

    需求及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10%

    数据库设计是否合理 15%

    源程序编写是否规范、可维护性好(对类、类中方法、重要变量和算法进行说明) 10%

    组员之间协作是否良好。10%

    系统的性能如何(可靠性、可维护性、健壮性、可扩展性、可复用性) 5%

课程指导书开题报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