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题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2019精神医学李晓澜 -
回帖数:0

1、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

1型汉滩病毒、2型汉城病毒

 

2、啮齿类动物: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

动物源性;媒介传播,革螨恙螨;病人宿主鼠类以及螨类中垂直传播。

动物源性为主,通过伤口、呼吸道以及消化道三种途径

 

3、发热  出血  肾脏损害

起病急,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红,面、颈、上胸部潮红,呈酒醉样;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点片状出血;上颚粘膜出血;束臂试验阳性。

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4、脑垂体前叶、肾髓质及右心房出血

 

5、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急,发热,出血,肾功能损害,头痛眼眶痛腰痛,面红颈红上胸红,结膜水肿充血,腋下出血点,肋脊角叩击痛。

白细胞总数增高,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低。尿液有明显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管型。RT-PCR可用于分型诊断。血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1:20以上

 

6、综合疗法,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

关键防治休克、出血和肾功能衰竭。

发热期:控制感染,改善中毒,预防DIC

低血压期: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

少尿期: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透析治疗

多尿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

恢复期:补充营养

 

7、①监测,监测病例②灭鼠,防鼠,清理环境卫生。③宣传教育④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