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复习题

课后复习题

课后复习题

李昱凝 -
回帖数:0

(1)肝衰竭定义:

肝衰竭是指当受到多种因素(如病毒、酒精、药物等)引起严重损害时,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上述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进而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2)诊断:

1、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I度及以上肝性脑病(按IV级分类法划分)并有以下表现者:①极度乏力,并伴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TBil) ≥10x正常值上限(ULN)或每日上升≥17.1 μ mol/L;③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④肝脏进行性缩小。

2、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 2 ~ 26周出现以下表现者:①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②黄疽迅速加深,血清TBil≥10xULN或每日上升≥17.1μmoL/L;③伴或不伴肝性脑病;④有出血表现,PTA≤40% (或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3.慢加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肝衰竭表现的综合征,可合并包括肝性脑病、腹水、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并发症,以及肝外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黄疸迅速加深,血清TBil > l0x ULN或每日,上升≥17.1 u mol/L;有出血表现,PTA≤40% (或INR≥1.5)。根据不同慢性肝病基础分为3型,A型:在慢性非肝硬化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肝衰竭;B型:在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通常在4周内发生;C型: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加急性肝衰竭

4.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础上,缓慢出现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①血清TBil升高,常< 10xULN ;②白蛋白(Alb) 明显降低;③血小板明显下降,PTA≤40% (或INR≥1.5),并排除其他原因者;④有顽固性腹水或门静脉高压等表现;⑤肝性脑病。

(3)治疗原则:

1、一般支持治疗:
患者应尽量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此外要加强患者的病情监护,肝衰竭患者应在重症监护病房内进行密切监护,包括评估神经状态,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记录体重、腹围变化、24h尿量、排便次数、性状等。定期监测腹部彩超、肺部CT等影像检查结果,进行血气分析监测,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病因治疗:
① 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肝衰竭患者,建议立即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肝衰竭患者,可根据肝衰竭发展情况选择抗病毒时机及药物治疗。抗病毒治疗首选无干扰素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毒基因型、患者耐受情况等,临床医生将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
② 药物性肝损伤:因药物肝毒性所致急性肝衰竭,应停用所有可疑的药物。
③ 急性妊娠期脂肪肝/HELLP综合征:建议立即终止妊娠,如果终止妊娠后病情仍继续进展,需考虑李氏人工肝和肝移植治疗。
④ 肝豆状核变性:采用血浆置换、白蛋白透析、血液滤过,以及各种血液净化方法组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治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善病情。

3、营养支持:

因为息者肝脏衰蝎,其合成营养的功能严重损伤,这时可接受肠内营养,包括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饮食。进食不足者,每日静脉补给热量、液体、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推荐夜间加餐补充能量。
严重者医生还会安排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并酌情补充凝血因子,以纠正低蛋白血症。

4、对症治疗:
主要包括护肝药物、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和微生态调节治疗。

5、人工肝支持治疗:
人工肝支持系统分为非生物型、生物型和混合型三种,应用最多的是非生物型人工肝。
李氏人工肝是肝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一个体外装置,清除体内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为肝移植延长等待时间。

6、手术治疗:

肝移植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晚期肝衰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对经过积极内科综合治疗和/或人工肝治疗治疗效果依然欠佳的患者较为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