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形成及机制

月经周期形成及机制

月经周期形成及机制

2015临床医学(八年制)曾莹莹 -
回帖数:0

1、增生期/卵泡期:

在第一次月经周期黄体萎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量随之下降,解除了对下丘脑及垂体的抑制。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使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分泌及释放。在FSH和LH的协同作用下,卵巢中卵泡逐渐发育成熟,并产生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卵泡成熟后,体内雌激素出现第一个高峰。雌激素分泌量增多,抑制FSH的产生,促进LH分泌增多,出现LH峰,触发了排卵。

2、分泌期/黄体期:

排卵后黄体形成,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其共同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典型的分泌期变化。

3、月经期:

排卵后雌激素水平暂时降低,随后又出现第二个较低的高峰。黄体分泌的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负反馈作用,使FSH和LH分泌减少,黄体开始萎缩。其后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随之下降,子宫内膜得不到性激素的支持,发生坏死、脱落而月经来潮。黄体萎缩后解除了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Gn-RH再分泌而开始另一个月经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