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形成及机制

月经周期形成的机制

月经周期形成的机制

by 李祎璠 2015临床医学(八年制) -
Number of replies: 0

 在卵巢激素周期性分泌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产生流血的现象,称为月经周期。

月经期:第1~4天,相当于卵泡期早期。由于卵巢内的黄体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量骤然下降,子宫内膜缺乏性激素的支持,引起子宫内膜功能层的螺旋动脉发生收缩、痉挛,造成子宫内膜缺血、缺氧,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失去营养而剥离、出血,经阴道流出。

增生期:第5~14天,相当于卵泡期晚期。在卵泡分泌的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腺增多,并不断弯曲和增长,螺旋动脉也增长和弯曲。

分泌期:第15~28天,即排卵后期,相当于卵巢黄体期。子宫内膜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又受到孕激素的刺激,使内膜细胞体积增大,糖原含量增多,腺管继续增长而变弯曲,分泌含糖原的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