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问题-1

月经

月经

by 陈思源 2015临床医学(八年制) -
Number of replies: 0

月经:

卵巢产生的雌激素足以使子宫内膜增殖,雌激素达到一定水平且有明显波动时,引起子宫内膜脱落即出现月经。

参与结构:

子宫底部及体部的的内膜功能层为月经生成的主体。

卵巢产生雌激素,促进月经的生成。

月经周期:

自青春期开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在卵巢分泌的激素作用下,开始出现周期性变化,即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增生、修复过程,称为月经周期。 每个月经周期是从月经第1天起至下次月经来潮前一天止,可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三个时期。

月经周期是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青春期前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活动都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进人青春期后,下丘脑GnRH神经元发育成熟,开始脉冲式释放GnRH。正常的 GnRH脉冲式释放可上调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GnRH 受体,并促进其分泌FSH和LH,进而影响卵巢的功能活动,形成女性特有的周期性活动。

在月经期和增殖期,血中雌二醇和孕酮的低水平对腺垂体和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减弱或消除,导致下丘脑对促进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继而导致腺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增多,因而使卵泡发育,雌激素分泌逐渐增多。

    同时,雌激素又刺激子宫内膜进入增殖期。黄体生成素使孕激素分泌增多,导致排卵。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升高对下丘脑和腺垂体产生负反馈抑制加强的作用,因而使排卵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下降,导致黄体退化,进而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内膜失去这二种激素的支持而剥落、出血,即发生月经。此时,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减少,又开始了下一个月经周期。

月经不调:

当月经周期的调控受到影响,月经周期发生改变,出现“该来的不来或乱来”。

月经周期主要受HPO轴的神经内分泌调控,同时也受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制素系统的调节,其他腺体内分泌激素对月经周期也有影响。HPO轴的生理活动受到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的影响,如外界环境、精神因素等均可影响月经周期。大脑皮层、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会引起卵巢功能紊乱,导致月经失调。HFO轴也受其他内分泌腺功能的影响,如甲状腺、肾上腺及胰腺的功能异常,均可导致月经失调,甚至闭经。

1)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调

月经周期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所以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所影响的因素都有可能使月经周期紊乱,精神心理因素、营养不良、不良生活习惯(如嗜烟、嗜酒)、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病都是可能的病因。
2)激素合成障碍
直接影响月经周期的雌激素、孕激素都是类固醇激素,体内需要有足够的脂质、蛋白质、糖类来为他们的合成提供原料和能量,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服用某些药物可使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异常,进而影响雌激素、孕激素的合成。
3)血管因素
寒冷刺激、服用某些血管收缩药可使子宫内膜血管过分收缩,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