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伤寒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具有高度相关性。
首先,伤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其病理改变引起的。持续性的高热是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所致,神志淡漠、相对脉缓、肝脾肿大、皮肤玫瑰疹等一系列症状,都与伤寒杆菌对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有关。
其次,伤寒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增生反应,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形成伤寒肉芽肿或伤寒结节。这种病理改变在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突出,表现为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的增生、坏死。
综上所述,伤寒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密切相关,病理改变是临床表现的基础。
2
肥达反应的结果判断主要基于对反应的动态观察。
如果伤寒杆菌凝集试验结果H<1:160,O<1:80,副伤寒凝集效价A<1:80,B<1:80,C<1:80,则均为阴性结果。如果伤寒H抗体效价>1:160,O抗体效价>1:80且有症状,此时需考虑是否为伤寒。如果A、B、C抗体效价>1:80且有症状,则需考虑是否感染副伤寒甲、乙、丙。
此外,肥达反应呈阳性时,主要见于伤寒感菌和副伤寒感菌感染导致的伤寒和副伤寒,但对于肥达试验必须进行动态观察,如果效价呈显著递增趋势,则诊断意义更大。
3
伤寒的复发和再燃是伤寒病程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
伤寒的复发是指,在症状消失后的1-2周内,伤寒患者可能会再次发病,并且临床表现与初次发作较为相似。此时,血培养结果也会再次转为阳性,这种情况被称为复发。复发通常是由于胆囊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潜伏的病菌大量繁殖,再度侵入血循环所导致的。
伤寒的再燃是指,在体温逐渐下降的过程中,患者并未达到正常病程,体温再度升高,此时血培养也呈阳性。这种再燃的情况与复发相似,但发作的症状通常较轻,病程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