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疟疾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有疟疾流行区生活史,蚊子叮咬史,近期输血史等;
临床表现:间歇发作性寒战、高热、大量出汗、贫血、脾大,发作周期根据疟原虫种类不同有一定规律性;
实验室检查:吉姆萨染色后,可在血液厚涂片中找疟原虫,用血液薄涂片确定疟原虫种类;吖啶橙荧光染色;免疫学方法。
2、如何选择抗疟药物控制疟疾发作、防止疟疾复发及中断疟疾传播?
根据诊断是否为恶性疟疾,血中原虫密度大小,病情轻重,是否来自耐药流行区、当地疟原虫的耐药类型,当地药物的可及性来选择药物。在全球大多数地区,恶性疟原虫已对氯喹、周效磺胺-乙胺嘧啶和单独使用的其他抗疟疾药物等传统治疗产生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青满素衍生物与另一种有效抗疟疾药物的联合方案,这是目前最有效,并且可以避免疟原虫产生耐药性的方法;
杀灭红细胞内配子体及肝内迟发型子孢子可以防止疟疾的传播和复发。
3、如何理解疟原虫生活史与发病、复发、传播的关系?
疟原虫的生活史主要分为在人体内的无性繁殖阶段和在按蚊体内的有性繁殖阶段。在人体内,疟原虫主要寄生于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它们首先侵入肝细胞进行发育繁殖,然后侵入红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导致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引发疟疾发病。这个过程在人体内循环进行,形成周期性发作。
发病方面,疟疾的典型症状包括寒战、高热、出汗等,这些症状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裂体增殖和红细胞破裂释放代谢产物有关。当被寄生的红细胞破裂时,释放出裂殖子及代谢产物,引起临床上典型的疟疾发作。
复发方面,疟疾的复发主要与迟发型子孢子有关。迟发型子孢子在人体内发育缓慢,经过一段时间后发育为成熟的裂殖体,进而引起复发。这种复发通常发生在间日疟和卵形疟中,因为它们存在迟发型子孢子。而三日疟和恶性疟则没有迟发型子孢子,因此不会发生复发。
传播方面,疟疾主要通过按蚊叮咬进行传播。按蚊在叮咬感染疟原虫的人时,会吸取含有疟原虫的血液,然后在叮咬其他人时将疟原虫传播给新的宿主。此外,疟疾也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血液传播通常发生在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医疗过程中,而母婴传播则是孕妇在怀孕期间将疟原虫传递给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