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题

骆海浪3200070036 -
回帖数:0

1.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主要传播途径包括:

①母婴传播(围产期传播):这是高流行区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孕妇如果是HBV携带者或感染者,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②血液传播:通过接触受感染人群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例如人们共用未经灭菌的针头注射药物,或者通过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传播。
③性传播: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也是传播HBV的途径之一。
④家庭内水平传播: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尤其是在生命最初五年内的儿童,可能会在家庭内传播。

抗原抗体检测对于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①诊断感染:通过检测血液中的HBV抗原和抗体,可以判断个体是否感染了HBV。
②监测疾病进展:抗原抗体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监测疾病的进展和病毒的活跃程度。
③评估治疗效果: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过程中,通过监测HBV DNA水平和抗体水平的变化,可以评估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④预防策略:对于乙肝疫苗接种者,HBsAb(乙肝表面抗体)的出现表明疫苗接种成功,个体已具备免疫力。此外,通过血液筛查和对特定人群的监测,可以有效预防HBV的传播。

2.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抗病毒治疗:对于慢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主要使用的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损伤;干扰素则具有调节免疫和抗病毒双重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率。

②对症支持治疗:针对患者的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等,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避免肝脏毒性药物的使用等。

③避免肝损伤因素:患者应避免饮酒、避免接触肝毒性物质和药物,以减少对肝脏的额外负担。同时,控制合并症如糖尿病、肥胖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④监测和随访: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对于慢性肝炎患者,还需要进行肝脏硬度和肝脏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⑤预防措施:对于慢性肝炎患者,除了治疗外,还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如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和共用针具等,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⑥心理支持: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⑦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毒基因型、肝脏损伤程度、合并症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是两种不同的免疫机制,它们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主动免疫是指通过接种疫苗或感染病原体后,机体自身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包括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激活免疫细胞。主动免疫的特点是效果持久,能够提供长期的保护。

②被动免疫是指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直接给予个体,以立即提供短期的被动保护。被动免疫通常用于紧急情况下的短期保护,例如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③以乙肝为例,主动免疫通常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实现,疫苗中含有非感染性的HBsAg,能够诱导接种者产生HBsAb,从而在未来遇到真正的乙肝病毒时能够有效抵抗感染。

而被动免疫则通过注射含有抗-HBs的免疫球蛋白来实现,这种免疫球蛋白含有高水平的抗-HBs,能够立即中和乙肝病毒,为个体提供短期的保护,直到其自身的免疫系统能够产生足够的抗体来对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