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常见病原有
1、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
2、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
3、厌氧菌
4、其他细菌:分枝杆菌、炭疽杆菌、红斑丹毒丝菌
5、真菌:白色念球菌、毛霉
6、复数菌
治疗原则
病原学治疗是成功救治败血症的根本措施,应注意以下原则:
①尽早(诊断后1小时内)开始应用经验性广谱抗感染方案,尽可能覆盖多种可能的细菌和(或)真菌;
②对伴有免疫缺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疑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特别是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败血症患者,应早期联合应用多种抗感染药物;
③早期经验性广谱抗感染治疗一般不应超过3~5天;
④在抗感染治疗前,应先进行规范的血培养,一旦获得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应及时换用单一的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敏感抗感染药物;
⑤应注意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体内药敏模式可存在差异,某些情况下体外试验不敏感的抗生素在体内仍可能能有效;
⑥抗菌药物必须足量、足程,通常至少需应用7~10天,在临床应答缓慢、局部感染灶引流不良、金葡菌败血症、某些真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免疫缺陷情况,疗程应适当延长,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者,疗程4~6周;
⑦每日评估疗效,讨论可能的强化或降阶治疗方案,以便减少耐药和药物中毒风险,控制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