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有特异性。
(2)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可依据传染期隔离患者。
(3)流行病学特征:①流行性(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②季节性;③地方性;④外来性。
(4)感染后免疫:属于特异性、主动、保护性免疫,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持续时间短可出现再感染、重复感染。
2.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异同?
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均系由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传染病是指由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是感染性疾病的一部分。而感染性疾病虽有特定的病原体,但不一定有传染性。
3.什么是感染谱?
(1)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防御能力,特异性免疫功能(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2)隐性感染:病原体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病原体通常被清除,但少数人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
(3)显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发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有些传染病可使感染者获得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另一些传染病免疫力并不牢固。
(4)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引起显性感染。
4.传染病的常见热型?
(1)稽留热(sustained fever),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
(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见于伤寒缓解期、流行性出血热等。
(3)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等,又称为败血症型热(septic fever)。
(4)回归热(relapsing fever),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见于回归热、布氏菌病等;在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时,称为波状热(undulent f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