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复习题

课后复习题

课后复习题

付兰君3210020133 -
回帖数:0

肝衰竭定义:肝衰竭是指肝功能出现严重损害,导致肝脏的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并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诊断:

肝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共同的诊断标准为有腹水或门脉高压表现,如血象降低、消化道出血等,或有肝性脑病,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但通常小于正常值上限的10倍,白蛋白明显降低,凝血功能障碍,PTA小于等于40%。

各自的诊断标准为:

1、急性肝衰竭: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黄疸可小于正常值上限10倍,短期内黄疸会进行性加深,查体或超声提示肝脏进行性缩小。

2、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发病期限为15日~26周,黄疸迅速加深,要求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日上升大于等于17.1umol/L。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上述急性(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化验TBIL大于等于17.1umol/L,同时PTA小于等于40%。

4、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

治疗原则:

肝衰竭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可能与病毒感染、药物、酒精、中毒、肿瘤等原因有关。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药物引起的,应该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如果是酒精引起的,应该戒酒。

此外,对于不能控制的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因为肝源有限,且手术风险大,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适应证。如果确诊为肝衰竭,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