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
- 血液传播:主要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如输血、注射毒品、共用注射器等。
- 性传播:通过性接触传播,包括不安全的性行为。
- 垂直传播: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给胎儿。
- 垃圾处理:接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废弃物品或器具,如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等。
抗原抗体检测的意义:
-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是诊断乙型肝炎、判断感染状态和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要手段。
- 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表示患者处于急性感染期或慢性感染期,需要进一步确诊和治疗。
- Anti-HBs(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表示患者已经具有免疫力,或者是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
- Anti-HBc(乙肝核心抗体)阳性表示患者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但不代表免疫保护。
2.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包括:
- 对症治疗:如保持充足的营养、休息,对症处理症状,如恶心、呕吐等。
- 抗病毒治疗:根据病毒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
- 肝功能支持治疗:保护肝脏功能,如补充维生素、调整饮食、避免肝脏毒性药物等。
- 预防复发和并发症: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避免酗酒、避免暴饮暴食等。
3. 主动免疫是机体自身产生抗体或T细胞应答以抵御病原体侵袭的免疫反应;被动免疫是通过外源性方式获得抗体或T细胞,而非自身免疫应答。以乙肝为例说明:
- 主动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产生抗HBs抗体,形成免疫记忆,当再次接触乙肝病毒时,能迅速产生抗体应对。
- 被动免疫:通过输注抗HBs抗体或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来提供暂时的免疫保护,但没有形成机体自身的免疫记忆,持续时间较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