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

2015临床医学(八年制)张富 -
回帖数:0

1、月经是由于月经黄体退化,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骤然下降,子宫内膜功能层萎缩坏死脱落排出阴道伴随内膜浅部集聚血液的排出。

2、经血内容物:血液、脱落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子宫颈黏液、阴道分泌物等;

3、自青春期开始,卵巢的卵泡生长、排卵、黄体形成及伴随的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由此引起子宫内膜(宫颈除外)出现周期性变化,即每隔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增生,称为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及卵巢的调节作用:月经的周期性主要来自下垂脑-垂体-性腺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使腺垂体远侧部嗜碱性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促进卵巢分泌雌激素、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可使子宫内膜从月经期转为增生期,并可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抑制卵巢刺激素素分泌,促进黄体生成素分泌;

在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协同作用下,卵泡成熟、排卵并形成黄体;

黄体产生孕激素、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

孕激素还可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抑制黄体生成素的释放,于是黄体退化,血中孕激素、雌激素骤然少,子宫内膜进入月经期,坏死脱落子宫内膜功能层排出阴道;

由于血中孕激素、雌激素减少,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促使卵泡刺激素的分泌,卵泡开始新一轮的生长发育

1、参与的结构:子宫(主要是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卵巢(分泌激素);广义得讲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参与了月经的形成和调节。

2、本例痛经原因:经血过多、子宫肌瘤、遗传因素等,剧烈的痛经还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此外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异常也会有所影响。

3、治疗:

(1)对于原发性痛经,应注意心理治疗、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进行规律而适度的锻炼,疼痛不能忍受时辅以药物治疗,如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口服避孕药。

(2)对于子宫肌瘤引发的继发性痛经,应以病因治疗为主,即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可用:①药物治疗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米非司酮、达那唑、他莫昔芬(三苯氧胺)、雄激素类药物;②手术治疗,包括肌瘤切除术及子宫切除术;③聚焦超声治疗。